极氪领克完成百亿股权交割 吉利平台化战略换挡提速


极氪科技集团图片1.png

历时三个月,极氪和领克完成了合并,极氪科技集团正式宣告成立

“极氪和领克的合并对于控股集团的战略意义,也是要品牌继续向上,不是简单地靠价格战,企业要靠自己的技术、产品、品质的竞争力,形成好的品牌,来参与市场竞争。”2月14日,吉利控股集团总裁、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向等媒体记者说道。

记者注意到,2月14日,极氪(ZK.US)、吉利汽车(0175.HK)分别发布公告,宣布极氪完成领克收购及注资事项,以51%股份正式控股领克。这距离极氪领克公布战略整合,仅过去三个月。同时,极氪科技集团正式宣告成立,旗下包含极氪汽车和领克汽车两个品牌。

极氪和领克为何要进行合并?从大环境来看,未来两三年,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格局下,成本和技术是未来新能源行业竞争的核心,统一协同将成为核心趋势。

吉利控股集团作为国内知名的汽车集团,为何要进行这场战略合并?极氪、领克整合后的新公司有怎样的战略规划?两个品牌的合并是否会实现1+1大于2的效果,外界都十分关心。

“极氪科技集团的双品牌战略是坚定不移的,在这个基础上,中后台可以进行共享。极氪、领克有各自的渠道,有些渠道可以共享。但不代表同一个店里面会体现和展示两个品牌。各自品牌产品,还是放在各自的品牌店里,这是不会发生改变的。”安聪慧说道。

新能源时代的中国BBA

众所周知,极氪、领克的合并是落实吉利控股集团《台州宣言》的大动作。时间回拨至2024年9月,吉利控股集团台州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现场发布《台州宣言》,宣布企业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。集团将通过“战略聚焦、战略整合、战略协同、战略稳健、战略人才”五大举措,聚焦汽车主业,布局科技生态,提升竞争力,稳中求进,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。

记者注意到,2024年11月14日,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对极氪、领克股权结构进行优化,理顺股权关系、减少关联交易、消除同业竞争,坚定不移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。

仅仅历时三个月,极氪和领克便完成了合并。2月14日,极氪完成领克收购及注资事项,完成后领克51%权益归属极氪,49%权益归属吉利汽车,领克成为极氪非全资附属公司。

按照当时的规划,吉利控股和沃尔沃分别作价36亿元和54亿元,向极氪出售所持有的20%和30%的领克股份;同时,极氪向领克认购及购买新增注册资本,代价约3.67亿元。也就是说,极氪斥资约93.67亿元买下领克51%股权。

记者了解到,2025年1月,极氪科技集团总销量突破4.2万辆,位列中国新势力高端豪华第一。今年集团将推出5款全新车型,其中4款为混动车型,主要为中大型及大型SUV,预计达成71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,实现40%的增长率,其中领克39万辆,极氪32万辆。

对于为何选择合并?安聪慧称:“领克品牌和极氪品牌没有合并前,确实存在着产品的重叠以及对于研发资源的重复投入,这种情况是存在的。正因为这些情况,我们才选择合并。”

在产品层面,安聪慧告诉记者,“(极氪、领克)合并以后,极氪科技集团对技术和产品,进行了非常科学和合理的规划。比如说,极氪品牌进一步向上,向豪华发展,主攻中大型车。大型车方面,极氪将会以超级电混为主,中型车方面将会以纯电为主。对于领克品牌,在大型车方面也使用混动技术,比如说领克900。对于中型车的市场,领克主要以混动为主。”

简而言之,在大型车方面,极氪、领克都是采用混动技术,一个是超级电混,一个是EM-P。中型车方面,将会形成领克主攻混动系统,极氪主攻纯电。而小型车方面,极氪品牌将不会有产品推出,小型车聚焦在领克品牌上,主要是以纯电为主,比如现在的领克Z20。

新的集团在管理体系上也有相应的变化。安聪慧称,新成立的集团公司将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,并从四个方面开启新一轮内部管理变革,包括:产品研发协同、制造体系革新、用户运营升级、智能体系突破。产品研发协同预计效率提升15%以上,“大制造+大质量”一体化管理预计效率提升20%以上,构建“双品牌价值金字塔”用户管理体系,并以AI驱动企业管理质变,实现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提升20%以上,真正实现数据驱动的智慧型企业转型。

以企业运营效率为例,安聪慧表示,AI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,将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新引擎,2024年极氪上线AI场景超100个,AI大模型调用量近1亿次,覆盖研发、销售、供应链、质量、运营支持等业务领域。2025年已经成立独立的智能发展部(iDD),主要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探索和研发,也赋能企业日常运营管理,整体运营效率提升20%以上。

此前,安聪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未来的市场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,加上全球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,一个高端豪华汽车集团年销量起码100万辆起步,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应对未来全球市场的竞争。极氪和领克整合后,要在2026年实现超越百万辆的目标,希望能够快速形成百万辆级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,能够成为中国的BBA(奔驰、宝马、奥迪)。

盈利转正速度加快

根据规划,极氪科技集团未来新品将以“软硬件全栈自研,全部高阶”的平台化开发模式,实现智驾路线的高效协同。记者了解到,现在的极氪科技集团已经拥有整车架构、电子电气架构、三电、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等产业链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与软硬结合的创新能力。

安聪慧称:“领克和极氪合并后,会形成平台化的战略。平台化的战略分为几个方面,其中一个是智能化,智能化以智驾为代表。领克、极氪将全部使用极氪自研的高阶智驾系统。对于领克品牌,领克900将会率先使用极氪浩瀚智驾,也会使用最新的英伟达Thor芯片。”

安聪慧表示,极氪、领克不仅使用同一自研的浩瀚智驾系统,极氪科技集团在硬件和智驾域控,包括下一代的中央计算,全部都是自研自制。“无论是软件和硬件,全部都实现了自研自制,同时也在进行高度平台化。高度平台化的好处是,未来我们的研发比较聚焦,能够使浩瀚智驾系统快速地迭代。2024年年底,浩瀚智驾大模型无图NZP上车。2月份,我们将开启车位到车位(D2D)万人公测,4月份就要实现全量推送。可以看出,我们整个全栈自研的能力和迭代的速度,是非常快的。这是我们2024年All in大模型所取得的成果。”

对于集团未来的发展优势,安聪慧还告诉记者:“极氪科技集团会拥有最强的纯电和最强的混动,这是整个极氪科技集团未来的发展优势。”

“对于整个战略合并后,给极氪科技集团带来的价值是什么?我们有一些详细的预算和计划,研发投入每年降10%以上,这是没有问题的。”安聪慧称:“整个合并调整的效益和价值已经开始得到体现。因为我们全新的组织架构、人员已经调整完成,我们的产品和技术的规划也已经明确,团队都已经形成高度的共识,这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。从现在开始,就有合并的价值体现,当然现在不是非常全面的。现在大概80%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调整,价值已经得到体现,未来从季度报中可以看得到。再通过半年的努力,调整能够全面地完成。”

安聪慧还表示:“相较于2024年年底合并之前,我们今年对研发投入的费用已经降了超15%,这只是现阶段,带来的立竿见影的价值。对于规模化的采购,以及制造方面,还有在整个营销端中后台的共享,服务、物流等各个领域,都开始创造价值,并(得以)体现了。”

对于盈利时间点的预判,极氪科技集团CFO袁璟称,在2024年合并50万辆销量基础上,两个品牌今年挑战70万辆的销量,加上这两个品牌中高端豪华品牌的定位,整体的销售收入水平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。“有比较好的量,包括以毛利为代表的盈利能力的提升,相信不管是美股会计准则还是港股会计准则,盈利的时间点和之前相比,肯定能够有大幅的前移。 ”

“(可以)肯定的是,随着两个品牌的整合,业务的深度整合,包括技术平台化、采购、生产、制造的协同效应的提升,盈利转正的速度比以前肯定是大大加快的。”袁璟补充道。

加码全球化战略

海外市场上,安聪慧称,极氪、领克生而全球,将携手开拓国际市场,在欧洲之外,两品牌将成立统一的销售公司,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机制,加强全球渠道建设协同,今年计划在海外落成超200家门店。领克08 EM-P和极氪首款“800伏全球车”7X将正式出海,并将800伏的超快充补能生态带给全球用户,2025年预计在海外市场建设1000个超充桩。

“对于国际市场,我们一方面通过整车的出口,产品的竞争力获得其他新兴国家市场和欧洲市场的消费者的认可。未来应对国际市场,极氪科技集团不仅整车出口,还要实现本地化生产,目前在积极推进中,具体进度还不便公布。”谈及国际市场的布局,安聪慧说道。

对于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服务,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、领克品牌CEO刘向阳向记者直言:“海外市场的服务确实非常重要,领克在欧洲再投入精力建设服务体系确实难度比较大。”

刘向阳还告诉记者:“伴随着出海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,领克欧洲通过借助沃尔沃在欧洲市场庞大的经销商网络,拓展终端销售渠道。同时,领克利用沃尔沃的资源能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,用户享受的是跟沃尔沃一样的服务体验,在欧洲市场上取得了比较好的口碑。”

“在其他的新兴国家,把领克和极氪合并成一个销售公司,服务充分整合,两家分散的资源整合在一起,再通过数字化体系的建设,来提升服务能力,目前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。同时,我们的服务要前移,前移到市场端,更好地触达到用户的需要。”刘向阳进一步表示。

安聪慧称,作为中国新的品牌,在海外市场,尤其是欧洲市场,全新搭建一套售后体系确实很难。领克一开始出口欧洲,就和沃尔沃进行全面的合作,全面应用沃尔沃的服务体系和资源。通过这几年的结果来看,确实也得到了用户比较好的口碑。这是极氪和领克的优势,是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和其他中国车企相比所具备的优势。“除了欧洲市场,其他新兴市场国家,我们把领克和极氪的售后进行整合,让资源更加聚焦,能够给用户更好的售后体验。”